事实证明陈诚是对的,他已知救不了吴石,就力保他的妻儿!
现在要讲的这事儿,要搁今天,说白了哪儿是啥军政大人物,全成了故事书里的人,可在那会儿,要保命,比登天还难。台北街头全是暗哨,动不动半夜就有人被带走,邻居见了都当没事,吓得心肝哆嗦。可你别说,真有人在那堆腥风血雨里还活得像个人——陈诚就是这样,吴石的命救不下来,
现在要讲的这事儿,要搁今天,说白了哪儿是啥军政大人物,全成了故事书里的人,可在那会儿,要保命,比登天还难。台北街头全是暗哨,动不动半夜就有人被带走,邻居见了都当没事,吓得心肝哆嗦。可你别说,真有人在那堆腥风血雨里还活得像个人——陈诚就是这样,吴石的命救不下来,
当蔡孝乾叛变供出400多人,吴石被捕,情报线全断,所有人都以为台湾潜伏网彻底覆灭!
漆黑审讯室里烙铁灼烧皮肉的气味尚未散尽,墙角蜷缩的身影用尽最后气力吐出两个字:“招了”。正是这简单的两个字,让上千名同志落入天罗地网,让数年经营的革命组织毁于一旦。
“最狠的刀,往往来自你最信任的人。”这话搁在1950年的台北,不是鸡汤,是血淋淋的现实。那年冬天,台北的梧桐叶落得格外早,寒风卷着细雨,打在国防部大院的玻璃窗上,像无数把小刀,割得人心发慌。就在这时,一位穿着笔挺军装的中将,被押出了那座他曾出入无数次的办公楼。
中共台工委的领导班子由四人组成,这四人分别是书记蔡孝乾、组织部长陈泽民、武装部长张志忠、宣传部长洪幼樵。他们四人先后被捕,在狱中表现各异,表现最糟糕的是蔡孝乾,表现最刚烈的是张志忠。最后张志忠因坚贞不屈英勇就义,蔡孝乾、陈泽民、洪幼樵三人则变节了。
吴石出生在1894年的福建闽侯螺洲,那是个靠海的小地方,家里是典型的书香门第。他从小就读私塾,1911年辛亥革命一爆发,就跟着潮流考进福州开智小学堂,第二年转到榕城格致书院。
于是就有了剧里那场夜戏——蔡孝乾被同志追问,突然拔高嗓门背口号,声音越大,额头汗越亮,像灯泡短路前的回光返照。
叛徒蔡孝乾生活腐败、诱奸14岁的小姨子,一周内出卖1800名同志,至1100人被枪决,他的罪过到底有多大,其实这远比你想象的更为严重,电视剧《沉默的荣耀》还是太保守了,连最基本的酷刑过程都没有,可想而知这里面的残酷程度有多变态。
他在剧中吃牛排、包养小姨子、住洋楼,极度奢华,与剧中50年代的台湾时代背景显得格格不入,也与当时地下工作者的形象大相径庭,让观众看着以为自己串剧。
他故意把眼神放飘、语调放轻,想演一个表面松弛、内里绷如钢丝的地下党员——这不是表演失误,是创作冒险。
今年热播的电视剧《沉默的荣耀》,在第一集存在一个明显不符合历史的错处,就是让吴石将军在福州官邸唱闽南歌《身骑白马》。福州网友们看到以后踊跃指出这个错误,并且说明事实:吴石将军如此热爱家乡,有浓浓的福州乡愁,盼着解放台湾之后能回福州,他不是闽南人怎会唱闽南歌?
南京档案馆的玻璃柜里,那张泛黄的信纸静静躺着,字迹已经淡了,可那句“望尔等尽忠人民解放事业”还看得清。
有人说是烈士聂曦留下的密码,后来真有人用仪器一寸寸量了刻痕,发现“靖康耻”三个字的深度,刚好对应着当年地下党联络站的经纬度。
没人想到,一个穿着素色旗袍、提着皮箱的中年女人,会成为国民党特务名单上最想抓住的人。
1950年6月,台北马场町一声枪响,吴石、朱枫他们四个就被枪毙了,两个月后,同一个地方,轮到林志森,他是吴石的副官,福州人,在部队里当作战参谋,不是党员,但帮着送情报,美军在哪布防,哪个机场要扩建,都是他偷偷摸摸打听到的。
照片背后那句铅笔字还在:“若我先走,替我看新中国。”你站在展柜前看,会先被这几行字钩住目光。那张脸戴着眼镜,表情平静,就像办证件前最后整理好的一张黑白照。旁边还有吴石、聂曦的像片,纸都发黄了,但那句字反而像没被时间带走一样,安静地挂在那儿。
蔡孝乾在台湾活到74岁病故,没被处死,也没有像很多受害者那样被彻底清算;与此同时,吴石等人在台北被押上刑场,成了白色恐怖里最沉重的一页。这个结果摆在最前面,事实就这样:一个被指认为叛徒的人安然度过余生,而为信仰丧命的人却被埋在乱葬岗,名字消失好几年。
保密局老特务谷正文晚年,这辈子都没解开一个心结:审吴石时,酷刑用尽、左眼熬瞎都撬不开他的嘴,可一块刻着“仓”字的石头摆上桌,这位铁骨硬汉竟当场认罪,签字画押干脆利落。
1960年,距离吴石牺牲的时间已经整整过去十年。蒋介石当年在岛内主导的一场浩劫,将吴石和蔡孝乾两个潜伏小组全部摧毁,我党落入敌人之手的潜伏地下人员超过1800余人。
93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的钢铁洪流还在眼前,央视便在烈士纪念日播出《沉默的荣耀》——这部讲吴石将军潜伏牺牲的谍战剧,为何被称作“最好的讨贼檄文”?看明白它与阅兵、经济布局的联动,才懂这背后是统一大业的步步为营。